新书推荐| 将小暑的炽热藏于心间,心静自然凉

发布时间:2023-07-07 16:43:52 | 作者:扶沟县图书馆 | 阅读次数:76次

屏幕截图 2023-07-18 164445.png?v=1740350742762

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对于怕热的人来说,夏天属实是个又可爱又可惧的季节,动辄逼近40℃的高温,让人徒有享受夏天的心愿,却缺乏与阳光亲密接触的勇气。这不,还没听上几天新鲜的蝉鸣,小暑就来了。再悦耳的蝉鸣蛙鼓,在逐渐升级的温度催化下,也难免让人心烦意乱。

把时间周期放大到百年千年,古人也曾在温度高峰里大叹暑热之苦。王毂在《苦热行》中把高温环境比作大洪炉:“祝融南来鞭火龙,火旗焰焰烧天红。日轮当午凝不去,万国如在洪炉中。”戴复古则吐槽天气热得“田水沸如汤,背汗湿如泼”。

避暑,成了迫切又现实的问题。刚从凉水里取出的西瓜和带走黏腻的晚风,成为了此间最珍贵的宝物。诗人庞铸则是洒脱,挥笔写下“小暑不足畏,深居如退藏”,抛开俗务,养心避暑。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或许难得这份避世归藏的清净,但好在有空调、有风扇、有读不尽的书,可以在炙热的暑天一头扎进书里,给头脑和身体好好地降个温。小暑这天,还有什么能比书籍这一方心灵的避暑地、这一碗精神的醒神汤,更让人神清气爽的呢?


01.《植物记》

微信图片_20230718165307.jpg?v=1740350742762



为了人生的幸福,必须爱日常的琐事,从中感受最高的甘露之味。这本清爽的小书,是作家钱红丽的关于植物与节令的文集,分为“四季帖”和“草本木本”两辑,谈论的为日常所见的花草树木,节令更替,却不经意透出一种风骨,一股自信,自带仪式感。

诚如作者所说:“我的四季,就这样一年年,在看花与吃饭中倏忽而去。这样的平凡庸俗,果真是美好奇崛。”简单两辑,已令人心生轮回之慨,更真切地感知到,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,而非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狂妄主宰。笃定是需要底气的,底气源自对植物的欣赏与尊重,也源于精神生活的富足:做饭之余,有诗,有画,有音乐。正因为作者赋生活以文艺色彩,这些事关柴米油盐的文章也不会寡淡如日常菜谱。


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微信图片_20230718165428


02.《草木光阴》

微信图片_20230718165835.jpg?v=1740350742762


暑天固然有千般热,却总难却草木辉。夏天大概是最适合观花看草的季节了,至于具体看什么、怎么看,这本书会一一讲给你听。

书的作者寄心于书房,对花草的书文多有研读,并从中得出独到见解。文章分为“旧花留痕”“新木扶疏”上下两辑,上辑为作者过往三本“花书”的精选文章,下辑收入若干关于岭南的特色乡土植物,如莞草、莞荔等等。书中接连梳理了木兰、木莲、玉兰、白兰、荷花玉兰、紫玉兰等等在史书今作中的讹误(可戏称为“花木兰现象”),可见功力之深。扎根于更广阔的草木领域,在严谨的掩盖下,是深情,既有对花草的眷恋,亦有对绚烂青春的怀念,记录光阴流转中的草木心痕,带着忧伤的美感。


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微信图片_20230718170103